20年來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個案!疾管署公布,一名30多歲外籍男性,6月至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,在叢林賞鳥時遭蚊子叮咬,來台探親因頭痛、發燒、茶色尿兩度就醫,檢驗發現為諾氏瘧原蟲感染,發言人羅一鈞表示,現正值旅遊旺季,即日起提升菲律賓瘧疾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「注意」,民眾前往須防蚊;由於台灣無病媒蚊及宿主,評估傳播風險極低。
羅一鈞表示,該名外國籍男性,未事先服用瘧疾預防用藥,在當地進行自然生態旅遊活動時,被蚊子叮咬,6月19日入境台灣即出現頭痛、發燒、茶色尿、肌肉痛、嗜睡等症狀,因症狀未改善就醫,6月27日惡化呼吸困難、頭暈、少尿二度就醫,經通報檢驗為諾氏瘧原蟲,目前住院治療中。
無獨有偶,國內20年前首例個案,為2005年的60多歲本國籍男性,同樣也是前往菲律賓巴拉望島,從事生態旅遊賞鳥遭蚊子叮咬,為國內首例境外移入諾氏瘧。
羅一鈞表示,諾氏瘧是由感染瘧原蟲的哈克里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,諾氏瘧原蟲流行於東南亞長尾獼猴和豬尾獼猴身上,由哈克里瘧蚊叮咬獼猴後,再叮咬人類而傳播,國內目前僅存的瘧蚊是矮小瘧蚊,和東南亞的哈克里瘧蚊不同,評估在台灣傳播風險極低。
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,今年截至7月1日累計12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,為近19年同期最高,近年包括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泰國、新加坡、越南、緬甸、印尼等國的個案逐漸增多,感染後症狀相對輕微,7到30天內出現症狀,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,主要為發燒,但若未及時治療,仍恐導致肝腎衰竭。
全球瘧疾疫情近95%病例分布於非洲,菲律賓疫情主要分布於巴拉望省,該省去年病例數明顯上升,累計近9000例病例,今年疫情仍持續。提醒瘧疾重症高風險者,或計畫停留於當地叢林地區者,建議於行前至少一個月,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,並依醫師指示服用瘧疾預防藥物。
轉自此處
|